1983年2月初,由古月主演的电影《四渡赤水》正式上映。此时,杨得志正担任总参谋长,工作异常繁忙,但他对战争题材影片情有独钟。更何况,《四渡赤水》是毛主席指挥艺术的经典之作,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。加之杨得志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,他特地抽出时间前往影院观看这部影片。然而,观影结束后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,杨得志却忍不住发出了抱怨:“老师长一个镜头都没有。”
那么,杨得志口中的“老师长”究竟指的是谁呢?他就是李聚奎。李聚奎出生于1904年,湖南安化人。早年为谋生,曾在湘军唐生智部队服役,参与了北伐战争。1928年7月底,李聚奎响应彭德怀、滕代远等人领导的平江起义,随后随彭德怀进驻井冈山。凭借勇敢作战,多次立功,李聚奎升迁迅速。到了1930年夏天,他已晋升为红七师师长。
数月后,蒋介石调集十万重兵进攻红军。敌军18师师长张辉瓒率领两个旅孤军深入龙岗小别村,却遭红军伏击。战斗爆发后,李聚奎带领部队奋勇杀敌,大部歼灭敌军,并活捉了张辉瓒。捷报传至,毛主席大为振奋,特作诗“雾满龙冈千嶂暗,齐声唤,前头捉了张辉瓒”以示嘉奖。两年后,李聚奎再次立功——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,他率红九师师部夜袭大龙圩敌52师师部,经过激烈战斗,短短40多分钟内歼灭敌师部及一个旅3000余人,俘虏敌师长李明。凭借此战,他获得了二等红星奖章。
展开剩余73%长征开始后,李聚奎被调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,作为先头部队,他率队成功突破潇水,鏖战湘江,抢渡乌江,并攻占遵义,表现出色。红军占领遵义后,蒋介石集结150多个团数十万兵力,从四面八方发动围攻。面对重重包围,毛主席灵活运用战术,先后四次巧妙渡过赤水河,使敌人迷惑不已,始终无法摸清红军的真实动向。四渡赤水被视为毛主席军事生涯的杰出典范,而李聚奎和他的红一师则在关键时刻多次作为调动敌军的先锋,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渡过赤水河和金沙江后,中央红军沿着会理至西昌的道路继续北进,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地区。蒋介石则命令薛岳率中央军紧追红军,同时派遣川军在大渡河一带设防,企图凭借大渡河的天险将红军围困绝境。为挫败敌人的阴谋,李聚奎率红一师在风雨中连续行军70余公里,激战后夺取安顺场渡口。没有时间休整,李聚奎马上召集一团团长杨得志,命他利用河边发现的一条小木船组织强渡。
杨得志接受任务后,从孙继先营挑选了17名勇士,由连长熊尚林率领,冒着敌军密集火力展开渡河行动。神炮手赵章成用仅存的几发迫击炮弹摧毁敌方碉堡,趁乱时机,17名勇士冲上岸边,经过激烈交火,将敌军击退。战后,周恩来总理亲临红一团,表扬了杨得志。杨得志谦逊地说:“强将手下无弱兵,这都是李师长指挥得当。”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,李聚奎随徐向前渡黄河作战。因种种原因,经过半年苦战后败退,途中他历尽艰辛乞讨,历时两月余返回延安。毛主席亲自接见他,握手鼓励道:“你是虽败犹荣。”这番话给了李聚奎极大安慰。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李聚奎进入八路军129师,任陈赓参谋长,协助指挥神头岭和响堂铺伏击战等多场战役。太岳纵队成立后,陈赓任司令,李聚奎担任第一旅旅长兼岳北军分区司令。他多次率部与日伪军作战,组织了著名的沁源围困战。抗战胜利后,李聚奎参加解放战争,历任西满军区参谋长和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。新中国成立不久,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李聚奎调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,日夜操劳,精心组织,保障前线物资供应,为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1955年7月,李聚奎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,因此未参加1955年大授衔。1958年2月,他离开石油部,转任总后政委,不久被补授上将军衔。后来,他还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和后勤学院政委,1981年退居二线。此时,他的老部下杨得志正任总参谋长,节假日期间常亲自上门探望,实在走不开时也会打电话问候。
1983年2月,电影《四渡赤水》上映,由古月主演。尽管事务繁忙,杨得志仍抽空观看,称赞古月扮演的毛主席形似神似。但他也指出影片的不足——全片竟未提及当时红一师师长李聚奎。红一师作为红一军团的主力,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,杨得志认为电影中遗漏李聚奎非常不妥,因此专门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意见。
1987年杨得志退居二线后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,有了更多时间,他频繁看望老师长李聚奎,两人常常回忆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。1994年,杨得志将军辞世,享年83岁;一年后,李聚奎将军也离世,享年91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